几位大臣都知道,这位天子思路独特,高深莫测。
从制盐之法到酿酒之法,手段的确在很多时候超乎他们所料。
能做官的人,又会有几个笨蛋。
这时候,圣后没发话,他们自然配合着小皇帝。
赵启双手负于后,笑眯眯的望着下面的人,
“驿站之所以每年耗费巨大,是因为只能作为官府所用,若是将其范围扩大,百姓商人也能使用,朝廷自能从中获利。”
作为掌管天下钱粮的大司农顾东明隐隐明白了赵启的意思,随之皱起了眉头。
赵启接着说道:“现如今商贸来往极为频繁,在西原北疆荆州之地商队为最,若是能将驿站开放出一部分为商业用途,一部分为民用用途,”
商会雏形已经建立,诸多商贾也已在自己所竞拍下来的销售区域修建工坊,而商会的存在将会把大昭京都打造成全国经济中心。
源源不断的商队来到京都又离去,在路程上的消费便由驿站全包了。
“所谓商业用途,也就是向商队提供吃穿住行,乃至货物仓储,如此朝廷就能从商贾的手中收取钱财,而他们也需要这样的便利,”
“民用方面,作书信杂物之间的传递,就如同此次年关,单是太学中的学生和家里的书信往来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,”
赵启微笑着说道:“不需要收取太多的费用,即便是一两文钱,在这方面无法盈利多少,但也能补足驿站之消耗,每年朝廷就能少一些支出。”
很明显了,赵启说的就是后世的快递。
只是,在这个时代推行快递,真的能行吗?
韦一行等诸位大臣听完后,的确是眼前一亮,对皇帝陛下的思路佩服之至。
然而,即便是刘然这样的老狐狸,这次也认为赵启的方法不妥。
众人没有立即说话,陇眉沉思。
袁太后从中看到了几分可行之处,语气清幽传出,“韦相,皇帝的开源之策,你以为如何?”
韦一行一脸肃然之色,略作沉吟,徐徐说道:“陛下之策臣以为不可行。”
赵启似乎早已预料到他会这么说,神态平静如水。
韦一行向他行礼说道:“驿站之重,在于军国,而军国是何等大事,其中皆是军国机密要事,干系社稷和国家之安稳,”
“陛下之策,非但将驿站向天下商贾开放,还向普通平民开放,一旦落实,将会导致驿站秩序混乱,朝廷不能舍本逐末,因小而失大。”
一息鼻音落下。
“慎候呢?”
桓浩老神在在的做着,他根本没有做太多的思考,因为不需要。
“陛下英明,此策比之加商税高明百倍,臣以为绝对可行。”
圣后静默顷刻,问道:“许爱卿呢?”
“相国所言方为正理,”
许广安规规矩矩的躬身答道:“陛下之策的确能为朝廷开源,但驿站往来诸多机密公文,一旦有失,将危及社稷,”
“况乎,商贾百姓同来往官员同住驿站,这也大为不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