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笔趣阁>女生耽美>庶子风流> 分节阅读 836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分节阅读 836(2 / 2)

天崩地裂了,地方上的蟊贼被平定,西南的土司进献了什么,哪里的河水决了口子,淹了几个县,这桩桩种种的事,在以往,都是值得关注之事。不值得关注,也不至于拿在这廷议里说,可是现在,这一切对朱载垚,对许多人来说,却是有些无足轻重了。

“殿下,昨日户部奏请。”

猛地,朱载垚突然张眸,豁然起身,打断了这些话:“诸位师傅们,本宫想问,父皇还在关外,亚父尸骨未寒,新军溃败,关外糜烂,天下人心浮动,而今君父与万千百姓置身水深火热之中,眼下该如之奈何?本宫……该怎么办?”

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,迎来的却是沉默。

是啊,庙堂上的诸公,倒也并非没有才学,也不是没有治世的手段,可是他们治的是太平之世,而非乱世啊,他们可以侃侃而谈,立即作出上策、中策、下策的建言,可是这时候,谁敢说话?

不能说啊。

因为谁也没有底,真要提了建言,若是事情继续糜烂下去,这一切的罪责,就都在自己的身上了。

于是满朝鸦雀无声,只有偶尔的咳嗽声。

朱载垚茫然地看着他们,看着这满殿的人,竟都是沉默不言,心里似是明白了什么。

天下是父皇和自己的,江山社稷,维系于父皇与自己的身上,承平的时候,有的是无数建言,更有不知多少人献出无数治军安民之策,可一旦大祸临头,谁又敢说什么呢?

不是无法说,而是不能说,也不敢说。

朱载垚扫过一张张脸,这些人,都曾是自己信任和仰赖过的人,可是他们现在也只是无奈地看着自己,不过一声叹息而已。

朱载垚觉得自己要晕死过去,勉强使自己定下神,才道:“方才李师傅说,亚父有大罪,本宫看来,实则不然,他有天大的罪,有多大的失误,可他还是敢于担当,他……在用自己的命来担当啊,他在关外带着新军,是为了什么,是为了保境安民,是为了捍卫祖宗的基业,纵使他轻敌冒进,纵使他有千错万错,可是本宫也绝不加罪,因为天下之大,贤人数不胜数,多如繁星,却永远无法有人能及得上他,及得上他的担当。哎……不说这些,不说这些了,事到如今,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呢?御驾亲征,是……是本宫的主意,是父皇非要去大同,这是我们父子的过失,若非如此,怎么会有亚父的轻敌冒进?”

“要怪,就该怪本宫,怪本宫吧……”摇了摇头,他重新落座,突然像是一下子心智更成熟了一些,虽然双脚因为短小,无法及地,依旧是吊在锦墩上,却是道:“继续议事吧,户部怎么了?”

群臣依旧无言,那此前想要上书的大臣,竟也不知该说什么好。

大殿里鸦雀无声,落针可闻。

朱载垚只得道:“方才说到哪儿了?”

“殿下……殿下……臣……臣……”

“罢了。”朱载垚摇摇手,意兴阑珊的样子,道:“今日就议到这里吧,逝者已逝,生者,却还要做该做的事,而今社稷风雨飘摇,本宫更该仰仗诸位师傅们才是,还请师傅们好生用命吧。”他落了脚,最后道:“你们……告退吧。”

朱载垚的心里,有些悲凉,这本不该是他这个年龄的人所承受的,可是他却知道,自己却非要承受不可,因为他是当今太子,这个身份,是他无法枉顾的,这个身份,让他一出生,就成为天下最尊贵的人,也是这个没有选择的身份,令他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的责任。

朱载垚突然想起了亚父多次跟他说过的一句话:在其位谋其政,任其职尽其责。

他勉强笑了笑,才加快了步子,在众人的愕然之中,离殿而去。

第一千七百零一章:捷报终于来了

这时候,京师的混乱,是可想而知的。

太子殿下束手无策,满朝文武也是束手无策。

叶家上下更是如丧考妣,这个家族的主心骨叶春秋……死了。

还不等他们为失去亲人而悲痛,似有更大的风云在等待他们。

要知道,没了叶春秋的叶家,可谓是风雨飘摇,这一次甚至已有传言,一旦再有噩耗传来,这天下人都容不得叶家。

就在这弥漫着各种负面情绪的时候,一匹快马飞入了京师。

这马上的人,显然是青龙来的,他气喘吁吁地勒马穿过了街巷,接着扯开了喉咙:“捷报,捷报……大捷……大捷……镇国新军镇口大捷,鞑靼二十万铁骑灰飞烟灭,大捷,大捷……”

这报捷的声音自朝阳门,一直传到了通政司。

顿时,引来了一路的错愕。

不是不久前才报了噩耗,怎么转眼就报捷了?

有人禁不住大喜,在压抑了多日后,他们的眼中终于又浮起了几许希望,莫不是之前报错了?

可若是遇到那些心思深的人,便忍不住摇头晃脑,边露出鄙夷之色边道:“怎么可能是报错了?此前就有陛下亲自派来的人传报了噩耗,这还能有错的?更别说,内阁大学士李公,还有那司礼监的秉笔太监,就是从那青龙回来的,他们都亲口说了镇国新军全军覆没了,难道他们也说错了?你们是不懂啊,越是如此,说明时局越是糟糕了,你想想看哪,为何突然这时候有人报捷?为的不就是稳定人心吗?可是没有捷报,却为何非要报捷不可呢?是因为国本动摇,天下动荡了啊!正因为如此,朝廷才报这个捷,虽然迟早是要被拆穿的,可稳得了一时是一时,这说明朝廷已经乱了方寸,已经不知道如何是好了!哎呀,现在细细一想,莫不是鞑靼已经压境山海关了吧?这可糟了啊,前些日子,听说山海关出兵青龙,现在关内空虚,一旦破关,京师可就岌岌可危了!要完了,要完了啰,哎,真真想不到啊,这才太平了多少年,就遇到这样的劫数!可当初的时候,咱们大明尚有个于谦,现在……这于太保在哪儿呢?”

众人这才恍然大悟,方才还露出来的一点喜色和希望,顿时化为乌有!

事实上,自噩耗传来,京师各门就已经开始森严起来,这时候,就算是百姓想要南逃,也逃不出去了,而今人心惶惶,已再没有人相信大明能够挡得住鞑靼人了,那定海神针的镇国新军都完了,战功彪炳的镇国公也死了,谁还有守卫北京城的信心呢?

对于鞑靼人的夸大和恐惧,已经蔓延到了整个京师,京营各卫,有不少不争气的官兵,居然不知所踪,虽然朝廷再三的封禁了消息,可依旧是纸包不住火啊。

太子殿下在这个时候,开始巡视京营诸卫了,虽然只是做个样子,可任人都知道,这是临时抱佛脚啊。

平时朝中衮衮诸公,都将丘八们当畜生看,轻贱到了骨子里,现在倒是思起良将和义勇之士来,可又有什么法子呢?忠心的也有,可是想到那遮云蔽日的洪流,所有人都是头皮麻,这是实力的较量,不是单凭忠心就足够的。

那捷报到了通政司的时候,通政使大人的脸色也是僵了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